• 今天是: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湖北毕业生就业网!
  • 官方微信
  1. 首页
  2. >
  3. 创新创业
  4. >
  5. 详情

省科技厅解读: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列解读①

分享至:
2021年04月09日     浏览:6523 次      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炜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专章部署“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布局,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使命担当、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

一、从四个维度认识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的重大意义

一是湖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是湖北落实中央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为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湖北贡献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二是湖北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创新成为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湖北必须以自身优势变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三是湖北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现实需求。当前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能充分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湖北迫切需要发挥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补齐强化核心产业链,培育经济竞争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新动能。

四是湖北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育先机、开新局”的必然要求。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和“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发展形势,作为科教大省的湖北必须以科技创新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化危为机,借势破局,加快谱写以科技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从三个层次把握湖北“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一是总体思路体现“三个结合”。坚持国家战略和湖北省情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系统观念和全局视野相结合,聚焦提高“钱变纸、纸变钱”能力,以平台为基础、人才为核心、转化为关键、改革为动力部署工作任务,全方位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布局。

二是发展目标体现“三个对标”。对标对表国家《纲要》中3项科技创新指标,提出湖北“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等发展目标,各项目标在数量或增速上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划目标。

三是发展路径体现“五个突破”。力争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打造全域创新体系,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

三、湖北“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体系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推进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着力提升集中度、显示度,建好用好湖北实验室,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布局一批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创新型园区,力争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之一、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中部战略支点、我国区域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

二是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科技创新服务重大产业工作机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科技重大专项,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赋能产业迈向创新链和价值链中高端。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实施高新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做大做强百家创新型龙头企业,精准支持千家高新企业扩规提能,加快培育万家高新后备企业。大力推动规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快完善企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助力“楚才兴鄂”。组织实施“楚才兴鄂科创人才工程”,以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推动“人才兴鄂”。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建立“平台+项目+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大力弘扬科技“店小二”精神,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建立新型科研评价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布点组网”和区域科技合作。